- 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的实践与探索
- 发布时间:2019-07-09 16:19:24
- 一、垃圾分类收集的力度在于网络化
垃圾分类收集是个系统工程。在其运作过程中,必须构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分类回收网络,覆盖全社会。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在试点中紧扣网络化,着力把握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结合三个环节。上下贯通。起初,我们满以为发发通知,开开会,布置一番,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就自然推开了。事实并非如此。城区47个街道,其中14个街道的垃圾分类收集处于“停摆”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领导体系不健全,环节不畅,产生“梗阻”现象。对此,我们本着“抓头头,头头抓”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市、区、街必须成立垃圾分类收集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通知,明确要求按级负责、分层管理、务求落实,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件事情办到底”,真正做到“上下一条心,运作一股劲”,政令通,步调齐。
左右衔接。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多部门性。如果光靠市容环卫部门一家,即使喊破嗓子也无用,必须得到各方支持,齐抓共管。如:我们在城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不久,就接到许多回收员反映,说物业管理部门不准有标识、证照的回收员进入封闭式小区收集垃圾资源和有害垃圾;公安交管部门随意扣、罚回收车辆;社区管委会执意收取回收员的管理费等。我们在核查情况反映真实度的基础上,先后6次召开部门协调会,沟通情况,消除误会,达成共识,联手行动。今年来,我们会同公安、工商、房产、环保、供销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意见》、《关于准予统一聘任垃圾资源回收员进入居民小区收集垃圾资源的通知》、《关于加强可再生垃圾资源管理的通告》等5个文件,较好地解决了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配合的问题。自此以后,“红灯”少了,“绿灯”多了。
内外结合。我们组建一支150人的专职回收员队伍,活跃在47个街道,进行定人、定街、定时回收。这支队伍隶属市供销社的物资回收公司,接受其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坚持“七个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持证,统一标识,统一量具,统一车辆,统一价目,统一中转。这基于物资回收公司是个从事废旧资源回收达40年之久的专业公司,有一批专业人才,有中转仓储,有处理垃圾资源的渠道。但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觉得仅靠这支队伍“力单势薄”,难以达到政府对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不能满足600多个社区、90万户居民的需求,从而出现“专业回收人手少,走街穿巷忙不了,上门服务做不到,拾荒盲流满院跑”的结局。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决定以物资回收公司专业队伍为骨干,依托市再生资源网点,凭借街道的地位和作用,立足社区阵地,以物管人员、环卫职工、民办保洁员为主力军,有条件地收编“破烂王”,对400多家具有合法证照和经营条件的废旧物资收购站点兼并联网,形成一个专兼结合、布点合理的回收网络,真正做到方便于民,服务于民。
事实证明,网络化管理,不仅扩大回收的涵盖面,而且提高回收数量和质量,由原来月回收几十吨垃圾资源上升到现在千吨以上,实现其从“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飞跃。
二、垃圾分类收集的根基在于社会化
实践告诉我们,垃圾分类收集也是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唱“独角戏”、跳“光杆舞”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扑下身子,专心致志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就能使群众真正了解此项工作的深远意义,才能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即与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与旧的传统习惯彻底决裂,由“自在”变为“自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一年多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
摸底细,了解民心。近年来,我们先后召开40多个有各界、各层、各类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征询会、论证会,认真而不敷衍地、广泛而不肤浅地听取他们的想法、意见、建议及要求,摸清底细,狠下决心,坚持到底,落实到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持关心、支持垃圾分类收集的市民占80%左右;持观望、迟疑态度的占巧%左右;持抵触情绪的仅占5%左右。这说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于是,我们确定依靠中坚群众、争取摇摆群众、感化消极群众的方针.,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按既定目标,循序渐进,滚动发展。
- 上一篇:浅论广州市政府垃圾分类收集决策中的得失
- 下一篇:垃圾分类案例丨大连市“一键上门回收”的垃圾分类新模式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京 ICP 备案 07503556 号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 45 号 邮编:100801 E-mail:zhongshangqixie@163.com 电话:8610-6609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