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全球固体废物“再生术”
  • 发布时间:2019-10-21 13:43:14
  •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30余年的研究实践,建立了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体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原料不足的状况,中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从而逐步成为全球进口和利用固体废物最大的国家。根据2017年海关统计数据,当年中国进口总量最大的固体废物类型为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为进一步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防治再生资源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8年起分批调整了《进口废物管理名录》,至2019年底,新增的“禁止进口固体废弃物”将达到32个品种。

    在出台“洋垃圾禁令”的背景下,随着垃圾分类管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无废城市”建设等多项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和利用量将继续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空间仍然巨大。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30余年的研究实践,建立了固体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体系。

    固废处理新技术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固废循环利用产业,主要国家在技术研发方面支持的力度也较大。

    例如欧盟“地平线计划”(Horizon2020),在固废领域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在废旧材料再生、城市矿产等领域支持了一批研究项目;日本持续推进“循环型社会”发展计划,重要大宗金属近100%循环利用,并提出2035年固废填埋率降低到3%。

    总体而言,环境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融入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美国、加拿大等开发了基于物/互联网技术的园区固体废物回收和产业共生决策算法及平台,使废物回收率提升了37%。德国、日本等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在垃圾清运、计量系统以及废物统计、监测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

    例如,美国苹果公司开发了手机回收拆解智能机器人Liam和Daisy,十几秒钟就可以拆解一部手机;日本松下环保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可智能搬运、视频识别、精准定位、快速拆解智能装备,实现废旧家电高效拆解与树脂金属精细分离,铜纯度可达99%。

    此外,美国、欧盟还建立了IWEM、3MRA、EPACMTP、IWAIR等固废风险评估模型与基础数据库,对固体废物精细化管控提供了支撑。在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也研发和应用了新的技术工艺,以提高固废资源化产品的附加值。

    废纸资源化利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严格的废纸回收分级体系,例如美国将废纸分为51级,对每一级别废纸的用途、性能和来源做出了明确的描述和分类。

    传统的废纸回收主要用于生产再生纸,其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机械研磨纤维化、脱墨、脱色、漂白、除黏土和胶黏剂等,但再造纸过程会导致纤维流失和纸张强度的损失,再生利用的次数有限,目前国外已有相关技术将废纸转化为制造家具和建筑等的新材料。